中文的内涵可谓丰富,不同的文化习俗与方言催生了各行业专属的一些“暗语”。这些名词在外行人看来或许十分晦涩,而一旦入门又会觉得颇为有趣,十分贴切。
着色明信片上光绪晚期的北京古玩店
家具圈的暗语大多脱胎于古董收藏界的一些行话,并逐步从买卖时的内部“密码”,逐渐衍生出了许多专业的术语:
开门
看藏品时若能直接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就叫做“开门”,也叫“一眼货”。若遇上价值非常高的藏品,就可以叫做“大开门”。
晚清时期的古玩街
金帮铁底&满彻
明代的苏作家具经常会见到以黄花梨为主料,铁力木底、后身等为辅料的形式,俗称“金帮铁底”,有“江山永固”的意思,明清家具中例证颇多。
满彻与金帮铁底是相对的术语,意为只用一种硬木,而不掺杂其他不同种类的木材。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官皮箱
掉五门
苏作木匠对家具制作精细程度的赞美之语。比如椅凳在做完之后,木匠会将同样的几只置于地面上按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距离,不差分毫,则可称之为“掉五门”。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成对连几
玉器工
对硬木家具工艺的一种称呼,特指表面浅浮雕参照了汉代玉器纹饰和工艺的家具。
坑子货
指做工不好或者材质有问题的家具,有时商人们也用此形容多年难以脱手的货物。
看不好
买卖难免有所摩擦,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则认为是仿作之物,不可直接说出,而要说“看不好”。一来是顾及店家脸面,二来也是一种谦虚的表态。
晚清时期的古玩街
一枪打
藏品有好有坏打包出售,这种情况就叫做“一枪打”,也叫做“一脚踢”,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捆绑销售”。
留下吧
以前的藏品买卖有许多是卖家以包裹的形式带货上门供买家验货,若买家看中了心怡的物件,就会说一句“留下吧”,显得更为客气。
民国早期的上海古玩店
吃仙丹
简单而言就是用相对低廉的成本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藏品,这种喜悦之情如同吃了仙丹一般。
走宝
用来形容卖家将一件藏品卖亏了,没有卖出应有的价值。换位来说,也就是买家“吃仙丹”了。
光绪时期的收藏家
跑道儿
指古玩买卖双方的中间人,有的是相熟的亲友,也有专门的经纪人,不出资不合伙,只在中间奔走,类似于如今的中介。
拉纤
就是中间人、介绍人,古代叫做“牙人”,相当于如今的经纪人一职,比起“跑道儿”要专业许多。过去中间人的抽成方式一般是“成三破二”,成指卖方,因为买卖做成了,所以拿出百分之三;破指买方,因为花钱破费了,所以只需拿出百分之二。
铲地皮
也叫“游击队”,专指那些自己不开店,而是跑到农村收货,甚至盗古墓的人。他们拿到东西后便会转卖给各商家,快进快出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上海博物馆藏品
爬山头
也称“扒散头”,是古玩界通用的暗语,有“修复”之意。原指修补过的字画,在家具圈内则特指修补过的老家具,这一说法有着把散落的东西扒起来的含义,常带有贬义,切莫胡乱使用TXAPP.TV。
叉帮车
意思是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重新拼装成一件。此事难度颇高,材质、工艺都需要十分相近,因此并不多见。
上海博物馆藏品
新加坡
谐音暗语,形容货物是“新作、假货、破物”。
吃药
源于沪语,只不懂行的人花钱买到的是假货、新货,也被称为“交学费”。
打眼
类似于“吃药”,但是用在有一定经验的人士身上,颇有“老马失蹄”的意思。
掌眼
古玩行当中对于自己不确定的物件时,多半会选择请教一位高人来为自己“掌眼”,也就是请人为自己鉴定,引申开来就是让别人代替自己把握眼力,所以叫做“掌眼”。
动过手
买家对于修补过的老货的统称,需要凭借个人的经验来判断。
晚清古玩街
包浆
认知度较高的古玩鉴定术语,泛指岁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面的一层包裹物。使用多年的硬木家具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这也是鉴定古家具的重要因素之一。
活拿
一名古玩商人从另一个古玩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先不付款,待卖出后付钱便叫“活拿”。双方保底价位已经讲好了,多卖出的价钱归活拿的人,原货主不问。
抄后路
指生意本是由中间人介绍,但买卖双方都越过了中间人,自行交易来避免中介费。
晚清时期北京的古董商贩
包袱斋
有些人眼力好,鉴定能力强,但是经费不足以开店,就会带着蓝色包袱去各家古玩店“淘宝”,再转手卖出。这种移动的“商铺”就被称为“包袱斋”。
打闷包
古玩行业中将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就交易的行为。这条暗语诞生于清代上海民间,由传统博戏打花会中流传开来。
埋地雷
去农村收货时的现象,指作伪的商人与农民串通,利用购买者的捡漏心理来出售伪作。
晚清时期的钱庄也是古玩的集散地
工手
指代匠人手艺上的功夫,对于精雕或者细节处理十分巧妙的硬木家具才会使用这个词。
卖相
出自吴地方言,当一件古玩比较完整,或者看起来十分招人喜欢,就会被人称为“有卖相”。反之,若残污横生,不受买家欢迎,就被称为“呒卖相”。
拖工
拖工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专指从事秘密运输走私古玩的违法人员。
妖气
此“妖气”不是志怪小说中妖精的气息,而是古玩鉴定中的术语。泛指伪作、仿作为了做旧而产生的色、光、泽,业内人士将这种具有迷惑性的假象称为“妖气”。
晚清时期上海的古玩街
搬砖头
指不花本钱,只从中收取差价。这种营生手段需要有灵通的消息、广泛的渠道作为底牌。称呼为“砖头”,也是为了让古玩交易更低调、隐蔽。
压堂
指主人店内最好的一件藏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镇店之宝。
拿分
古玩商人收购的物品若能快速出手,同时获得较高的利润,就被称为“拿分”,也叫“快货”。
北京宣武门外的古玩街
匀&让
收藏是一件文雅、讲究的事情,卖东西不能叫卖,要叫“匀”或者“让”,意思是将自己心爱的收藏转让给别人。
路份
指古玩本身的品味,比如古瓶与古盘拿出来一起对比,瓶的路份就比盘高,文人家具与民间家具一起比,文人家具的路份就更高。
绷
古玩交易中常会听到“绷着买后绷着卖”这样一种说法。当买卖双方真心交易而一方仍有所考虑时,可能会故意不买、不卖,以放长线的方式来实现交易,这种心态就叫做“绷”。
方
将“万”字加上一点就成了“方”,用来指代人民币万元,起到掩人耳目的低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