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今年年初,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发布消息称,将于今年年底举办广作家具专题展览,就在明天,它真的来了,这是继2018年故宫家具馆开馆之后,国内又一场大型的传统家具展。
家具,是场景,是载体,是回忆,是过去,它承载着每个人对于“家”的所有记忆,用不经意间新增的划痕、角落里经年积累的微尘和逐渐变得沉寂的颜色告诉你:你看,我很重要,我见证着你的欢喜与愁绪,失落与期许。
广作家具作为清式家具的最典型代表,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素雅简练到繁缛华丽,广作家具见证了自明清到民国的时代更迭、风雨铅华,因此我们更需走近它,以心领神会其中的美妙意境,借此桥梁而沟通古今。
此次广作家具特展,一批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广作家具将“回娘家”,与广东省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近120件/套广作家具珍藏一起,首次进行集中展示。
广东省博物馆展厅 图片来源 / 广东省博物馆官网
实物与史料相印证、家具陈设场景复原、工艺技法现场展演等多种展示方式,呈现广作家具自明末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挖掘广作家具的文化内涵,再现广作家具的盛世风华。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现场,从粤博入口处到特展展厅,皇上、广作匠人纷纷“穿越”现场,让观众循着生动的情景式指引感受广作家具的辉煌。
《周礼·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广作家具在传承中国传统家具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吸收海外文化元素,并适应广府民俗和审美情趣,呈现出融合中西、适合本地的广府风韵。
广作家具起始于明,成熟于清,早期的广作硬木家具继承明式家具风格,造型简练凝重。至清代,繁复奢华之风盛行,雕工复杂、富丽堂皇、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广作家具深受广府地区、王朝统治者与海外消费者们的喜爱。
清末至民国时期,广作家具的发展虽几经沉浮,但仍保留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
纵观广作家具的发展史,政策上客观推动、区位上得天独厚、艺术上与时俱进、造型上特征鲜明、传播上影响广泛等特点使广作家具成为了广府文化的闪亮名片,更在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阴流转,得以存世的每一件广式家具的流传与收藏都是一场传奇,他们穿过岁月的长河,终是没有辜负那片片匠心。
下面是广东省博物馆藏广式家具的简单介绍,与大家共享——
19世纪 酸枝镶螺钿花卉人物三镶石面西餐台椅
台长228、宽113.5、高 76cm
扶手椅长58、宽 51、通高101cm
靠背椅长45、宽 49、通高101cm
此套藏品一套九件。餐台长条形,活榫开合结构。面心攒框三镶大理石为台面,无束腰,直牙条,面下四只三弯式腿,外翻式马蹄云纹足。两足之间各有一圆形立柱用霸王枨连接,两柱之间用一横枨连接。
台面两端各置一扶手椅,两侧各置三只靠背椅。椅均高束腰,鼓腿膨牙,三弯式马蹄云纹足。台、椅木质看面部分除了椅面面心之外,通体镶嵌螺钿,点片式螺钿嵌出孔雀纹、折枝花叶纹、梅花纹、竹叶纹、人物纹等,光线照射之下,熠熠生辉。
广州自古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交通便利,海外的珍贵木材大量运往广州,为家具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料来源。
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为满足西方社会需求而生产的“洋装家具”成为外销商品的重要品类。此套藏品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具有典型的西洋风格。
清末 酸枝镶螺钿“粤东省城”款石面长几
长112、宽 54、高 97cm
此几亦可称长桌,酸枝木制,全镶嵌螺钿。桌面攒框镶大理石面心,面下有高束腰,并用螺钿嵌出“粤东省城”四字,牙条甚宽直,四角牙头与桌腿抱肩椎相交,浮雕呲牙鼓眼形似狮头,长边牙条螺钿镶嵌分心花“南盛隆造”四字,牙条下方斗簇镂空云纹、瓣纹牙花。方形棱瓣腿,四脚雕鹰头式足。
桌体木质部分通体用螺钿嵌出竹叶、兰花、梅花、缠枝莲纹及雀鸟纹。该件家具藏品不仅造型精致典雅,做工亦是精雕细刻,实属匠心独运,更特别之处在于有款有号, 为研究广式家具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清代的广州,硬木家具小作坊十分普遍,很多作坊都在广州外城的濠畔街等依畔而立,鳞次栉比、成行成市。
这些作坊与当时的洋行和“夷馆”林立的十三行隔岸相望, 生产的酸枝木家具不但风靡国内,更是得到往来欧洲等国商人的青睐而远销国外。“南盛隆”是家具商号名,兴盛于清末民初。
清末 酸枝镶石嵌螺钿五围屏罗汉床
长198、宽 128、通高114cm
此罗汉床酸枝木制,床面硬板。床面之上装五屏式床围, 三面床围各式开光共嵌 9 块云纹大理石。面下带束腰,壸门式如意头云纹牙条,牙条中嵌花鸟螺钿分心花。鼓腿膨牙,四脚三弯式外翻云纹足。
此床除面心外,通体平嵌各式花草纹螺钿做装饰,线脚大部分嵌点片式螺钿,看面大部分嵌折枝花鸟纹螺钿。此床酸枝材质与螺钿装饰交相辉映,形体雍容大气却不失雅致,璀璨夺目而又不失沉稳,具有鲜明的清代广式家具风格。
广式家具采用的镶嵌材料,最常用的是大理石与螺钿。清代广式家具重表面装饰,重视图案组织的表现,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雕刻艺术。
罗汉床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榻, 既可作卧具,也可作坐具。此件藏品在装饰特色与实用价值上皆完美展现了清代广式家具的风格。
民国 酸枝雕博古纹五围屏罗汉床
长200、宽 130、通高110cm
罗汉床为酸枝木制,床面心三面板材榫卯拼制。面上装五屏式床围,床围正面三屏攒框浮雕博古纹,两边侧围各铲地三处开光,分别浮雕梅枝、鹊鸟、竹叶、仙鹤、寿石、兰草图案,束腰下装壸门式云纹牙条, 牙条中间透雕葡萄纹分心花,鼓腿膨牙,三弯式虎爪足。
此器形体宽大, 侧围、腿足一木制成,用料毫不吝啬, 不加漆饰,充分体现了广式家具用料充裕、坦荡了然的特点。
广式家具用料大都比较粗壮。清代广式家具的特点之一是用料粗大充裕。一件家具的各部构件,尤其是腿足、立柱等主要构件,不论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用拼接做法,而习惯用一块整料挖成。
糖心
19世纪 酸枝镶螺钿花卉红筋石面独柱三足圆桌
直径97、高83cm
此桌酸枝木制,圆形。攒框镶红筋石面心,大边螺钿镶嵌缠枝花叶纹,边沿浮雕一圈莲瓣纹,下衬托腮,无束腰, 沿下镂雕花草瓜果纹宽花牙,间以西番莲纹。
面下正中浮雕独柱,柱体顶部设一小倒立四方桌,桌腿起支撑面板的作用, 柱体雕葫芦瓜叶纹,柱体由三条三弯式“鹰爪”形足支撑。
此件藏品造型端庄玲珑,磨雕花纹表面圆滑柔和,是中西文化艺术巧妙结合的典型范例。
广式家具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很大, 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西方艺术风格,雕刻风格受到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有的广式家具上中西两种纹饰兼而有之,有的乍看都是中国传统花纹,但细看或多或少地带有西式纹饰的痕迹。这为我们鉴定是否为广式家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世纪 酸枝雕卷草纹博古柜
长84、宽34、高154.5cm
柜体为木胎,齐头立方式,四面透空,分四层,设中轴式对称小格,中间两层格与格之间高低错落呈“凸”字形,每格角牙、边框、柜帮及侧板均透雕缠枝西番莲纹。鹰爪式短直足。此件器物做工精细,装饰花纹及雕刻手法突出的体现了广东五常家具的工艺特点。
广东五常家具的概念尚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广州一家名叫“五常”家具商行所制的外销家具风格,后来有人就将此类家具风格称为五常家具。
理由为一本存世百年的《广东五常酸枝家私》图集就是此商行的出口家具图样,这本图集共收录了近六百款清代广式家具图样,既有传统的, 也有中西结合的,甚至完全仿制西方的。
清末 酸枝镶石如意钩公座椅几
椅长48、通高110厘米,几长41、宽41、高79cm
全套由8椅4几,共12件组成,酸枝木制。椅靠背为圆雕如意云头纹搭脑,软圆角与立柱相连,靠背正中圆形开光内镶天然云纹大理石,圆形开光木质部分两侧各圆雕两只相交“茄瓜”与立柱相连。平式扶手,中间雕较宽“南瓜纹” 成连帮板。
椅面下束腰,素牙头,大垂洼堂肚。四腿间安装“工”字形管脚枨,方形直腿马蹄足。几面攒框素面心,下衬托腮,面下束腰,腿间中部安有四面平管脚枨,枨下牙子垂洼堂肚,枨内镶板心,直腿马蹄足。
此套公座椅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做工精细,是广式椅类家具较为常见之类型。
公座椅溯源来自宋代的太师椅和明代的官帽椅,宋代只有官居太师才配坐这种椅,明代仍属贵族阶层的官椅,到了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大规模生产,原来的贵族坐椅渐渐变为平民百姓的“公座椅”,也是广式家具对此类椅具的特有称呼。
清末 酸枝雕梅花套几
几一:长49、宽37、高71.5cm;几二:长43、宽32、高63cm;几三:长37.5、宽27.5、高54cm;几四:长32、宽22.5、高45.5cm。
此几一套四件,可大套小层层套叠,酸枝木制,通体光素,髹清漆。几面攒框板质面心,面下透雕折枝梅花纹花牙,圆柱腿,腿似竖起来的罗锅枨,是以三段错位的圆柱形成,足端为球形状。
四足之间除了最小的一件为四根罗锅形管脚枨,其余三件皆为三根。这种弯曲腿形造法,在清代甚是流行。此套器物简洁雅致,玲珑讨巧,十分少见。此套几应为定制外销广式家具,上置放摆件。
广东省博物馆梅花套几日历
广式家具工艺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每一件家具,都是匠师们一刀一凿雕刻出来,一榫一卯拼接出来,他们不但是一件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还是一代代匠师的心血之作。
参考文献:郑文菊《匠心永恒 不负光阴——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广式家具赏析》,《收藏家》杂志2018年10月刊
展览资料:广东省博物馆官网;文创联
图片来源:广东省博物馆官网、微博;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