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香港甦屋
项目业主:香港善导会, Dr. Bill Chau
项目地点:香港九龙油麻地新填地街194号5楼
项目面积:38㎡
建筑师:冯国安、李四周 / FLY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3月
施工时间:2017年3月-2017年6月
项目摄影:白羽
甦屋计划是香港善导会发起和管理的住宿服务项目,对象为更生人士。其目的在于他们重投社会时,有一个过渡居所,同时间也可以提供给他们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
更生人士是指那些刑满出来, 已经改过自身,要重投社会的人。以前称之为释囚, 由于这种称呼,存在一定的负面印象, 所以从2000年起, 香港惩教局统一改称为更生人士, 并成立了善导会给他们提供辅导协助糖心。
▲ 室内一览
在项目开始前, 首先需要做一些调研性的工作, 包括去观察现有低收入人士的居住环境( 一般是住在公共房屋或劏tāng房)和更生人士的生活状态。
经过调研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重点,并以此作为参考, 用来考虑如何在“甦屋计划”房屋设计时切入或提升:
1、一般劏房单间大小平均9.5平米左右,如果是群住的房型(8-10人一间),人均面积才5.7平米,在香港约有19.5万人生活在这些空间中。
2、群住房一般以上下床为单元,有些待业的住客会长期休息在床上, 因为没有客厅或饭厅。
3、群住客一般为单身或离异人士,他们一般不做饭,厨房使用率很低(除了冰箱)。
4、储物空间只在自己的床上, 一般为层板或自己的小箱子。
5、8-10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在早上上班时间或晚上轮候时间长。
▲ 居住环境
除了以上几点,甦屋在选址上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尽管这个项目上会有改造的补贴和义务的设计,但香港善导会在联络一些愿意给他们改造的业主时,也非常担心住客会不会“捣乱”或者邻居是否会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感到忧虑。
经过几次选址,在九龙油麻地找到了第一个甦屋的试点——一栋70年代的唐楼,那是一个约40㎡不到的户型糖心vlog。
此时,如何使住客拥有私密性但又保持与同屋的交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就成了关注的重点。
▲ 入口
▲ 改造前室内空间
▲ 改造后室内空间
原址在改造前也是作为普通的劏房,业主利用木隔断分出四个小房,采光非常不好且没有通风。在平面布局上,实施“甦屋计划”思考了几个重点:
1、以上下床家具为单元,利用四组提供八人床位。上下床设计不只是床板和框架,在床朝外的位置,还设计了隔板。在每组床边附加一个T型的竖板,形成两个带书桌的空间。这样他们在同一空间也不会感觉到对方的干扰,既保持隐私但又不会感觉和同屋隔离太远TXAPP.TV。
2、四个上下床分两组靠两边墙体平行摆放,一方面可以保持通风,另一方面形成中间的交流空间(饭厅)。
3、原厨房位置改成开放式设计,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增加住客互动的区域。
4、厨房修改后多出来的空间,增加一个卫生间。他们可以减少许多等待卫生间的时间。同时,因没有配备洗衣机,所以卫生间的使用率也会相对提高。
5、储物空间设立在上下床的单元之间,增加了他们的私人空间。
▲ 开放式厨房
▲ 居住单元
▲ 每个居住单元包括上下床和家具,隔板增加居住者的隐私
▲ 卫生间
在有限的经费与近七个月的改造后,甦屋终于迎来第一批住客。当然,单从字面上来讲,甦屋的甦字,就是更生的意思。通过政府的帮助和有效的设计,可以为一些弱小群体提供帮助,以使他们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并能够在新的环境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是一件很有意义且有利于社会的事。
▲ 轴测图
▲ 居住单元研究图解及平面
▲ 居住单元轴测图
▲ 平面图
北京柏利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是柏利集团旗下专注于房地产全流程开发代建管理机构,开展了政府代建、商业代建、资本代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投资建设、棚户区项目投资建设等业务板块。集团以大型综合房地产开发、房地产项目代建管理、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资源开发为主开展多元化运营,旗下拥有经营专业领域的相关公司近20家,业务遍布于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江西、云南等全国重要城市和海外国家。